暴雨如注,我躲在货车车厢里,用衣袖擦去额头的雨水,目光落在角落里张叔家那台老旧的台式电脑上。机箱外壳早已被岁月磨得失去光泽,却还倔强地贴着 2011 年深圳大运会的纪念贴纸,这是它曾与主人共同见证这座城市荣光的印记。
七年前初来深圳,我骑着三轮车,车斗里挂着褪色的 “高价回收旧电脑” 横幅,在城中村的巷弄里艰难前行。那时的深圳人对电子回收充满戒备,在福田下沙村,一位阿婆攥着儿子淘汰的笔记本电脑,眼神里满是担忧:“这东西会不会被坏人拿去,把我孙子的照片传得到处都是?” 我二话不说,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 U 盘,蹲在潮湿的楼道里,一边耐心讲解数据备份的方法,一边小心翼翼地导出珍贵照片。当我用专业的数据清除设备彻底抹去电脑里的信息时,阿婆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膀,非要塞给我一袋荔枝。从那以后,她逢人就说:“楼下收电脑的小伙子,比自家孩子还靠谱!”
这座永远走在时代前沿的城市,也悄然改变着我的工作方式。如今,我手机里的智能回收 APP 闪烁着蓝色光点,那是南山科技园某家科技公司发来的紧急订单。车载导航系统精准规划着路线,让我避开深南大道的拥堵路段,快速抵达目的地。面对公司仓库里整齐摆放的 200 台服务器,我和团队成员熟练地启动区块链数据清除设备,每台设备都生成唯一的电子凭证,如同为这些 “退役” 的电子战士颁发荣誉勋章。IT 主管看着我们行云流水的操作,不禁感叹:“在深圳,连回收都这么有科技范儿!”
华强北的电子市场,永远是旧电脑重获新生的 “魔法工厂”。记得去年冬天,我收到一台被咖啡浸泡得面目全非的笔记本电脑,本以为只能拆解零件。但在翻新车间里,工程师老王戴着放大镜,像修复古董般细致地焊接每一个受损的元件,又用 AI 算法对硬件进行深度优化。当这台 “重生” 的电脑出现在二手市场,很快就被一位来自贵州的创业者买走,他要用它开启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之旅。
然而,行业的阳光背后总有阴影。在宝安松岗的一处废弃厂房,我曾闻到刺鼻的烧焦味。循味而去,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:非法拆解作坊里,工人们用强酸浸泡电路板,滚滚浓烟直冲云霄。我躲在暗处,用手机偷偷拍摄下整个过程,随后联系环保部门。那段时间,匿名电话和威胁短信不断,但当我看到执法人员查封黑作坊时,心中的正义感油然而生。
如今,随着深圳 “无废城市” 建设的深入,电脑回收早已融入市民的生活。周末的莲花山公园旁,“电子回收集市” 热闹非凡,孩子们拿着旧电脑兑换绿植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;在大鹏新区的学校里,我们捐赠的翻新电脑成为孩子们探索科技世界的窗口,屏幕的蓝光映照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深夜,我驾驶货车行驶在滨海大道上,车窗外,深圳湾的灯光倒映在海面,波光粼粼。车厢里的旧电脑安静地躺着,它们或许承载着创业者的梦想,或许保存着家庭的温馨回忆。而我,作为这座城市记忆载体的接力者,将继续穿梭在大街小巷,让每一台旧电脑都能找到新的使命,在循环利用中延续属于深圳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