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搬家时,我从床底拖出那台尘封多年的笔记本电脑。键盘缝隙里卡着饼干碎屑,外壳布满划痕,屏幕右下角还贴着前女友送的卡通贴纸。我本想直接扔进垃圾桶,却被社区志愿者小李拦住:“哥,这电脑别乱扔,交给我们正规回收吧。”
那时的我对电脑回收毫无概念,甚至有些不耐烦。小李却耐心解释:“您知道吗?一台旧电脑里的重金属能污染 200 吨水,电路板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毒性是氰化物的千倍。” 他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:印度加济布尔的 “电子坟场”,孩子们在污水横流的垃圾山上翻找零件,皮肤被腐蚀出红斑;非洲阿博布罗西的天空永远蒙着灰紫色的雾霾,当地居民因二噁英污染,肺癌发病率是普通地区的 7 倍。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,让我握着电脑的手微微发抖。
出于好奇,我跟着小李参观了市里的电脑回收处理中心。传送带载着旧电脑缓缓移动,机械臂精准地拆解零部件,金属与塑料在轰鸣声中分离。在数据清除区,技术员展示了专业流程:先用软件对硬盘进行七次覆写,再用物理粉碎机将其碾成米粒大小的碎片。“上个月有位程序员送来的电脑,存着公司核心代码,我们就是这样确保数据安全的。” 技术员的话,打消了我对信息泄露的顾虑。
更震撼的是金属提炼车间。熔炉里翻涌着橘红色的热浪,从旧电脑中提取的黄金、铜等金属在坩埚里闪烁着光芒。负责人指着监测屏说:“每回收 1 吨废旧电脑,能提炼 300 克黄金、30 千克铜,比开采原生矿石的能耗低 80%。深圳的共享单车外壳、日本的精密仪器,很多原料都来自这里。” 原来,这些被我视为垃圾的旧电脑,竟是一座 “城市矿山”。
回家后,我主动当起了 “环保宣传员”。在家族群里分享参观见闻,还帮父母联系了正规回收企业。父亲翻出他那台 2008 年的台式机,感慨道:“这电脑陪我熬过多少个加班的夜晚,没想到还能‘重获新生’。” 更让我感动的是,社区组织了 “旧电脑捐赠” 活动,我们翻新后的设备被送到山区小学。当看到孩子们用这些电脑画出第一幅数字画作时,我深刻体会到:电脑回收不仅是环保行动,更是希望的传递。
但现实依然严峻。路边回收商贩仍在用 “高价回收” 的幌子吸引居民,小作坊里露天焚烧电路板的现象屡禁不止。上周新闻报道,某地下拆解厂因违规排放重金属废水,导致周边河流鱼虾绝迹。这让我意识到,推动电脑回收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。
如今,我养成了定期清理电子设备的习惯,还下载了专业的回收 APP。每次送走旧电脑,都像是为一位老朋友安排新的旅程。从漠视到行动,一台旧电脑让我完成了一次关于环保与责任的觉醒。我相信,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,那些曾被遗弃的 “电子垃圾”,终将变成守护地球的 “绿色宝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