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深圳湾的霓虹与星辰共舞,这座以 “深圳速度” 闻名的创新之城,正以同样的魄力,在绿色发展赛道上全力冲刺 “回收第一城” 的目标。从社区智能回收箱到智慧分拣中心,科技与创新的力量,让废弃物在这里重获新生。
清晨,南山区华润城小区的银灰色智能回收箱前,上班族林宇熟练扫码,将折叠整齐的旧快递盒投入其中。“每月靠回收积分能换两张地铁周卡。” 他展示的 “绿动深圳” APP 上,跳动的数字正是千万市民参与回收的缩影。数据显示,深圳每万人拥有 12 台智能回收设备,比北京多 4 台、比上海多 5 台;市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 95%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。这些 “城市绿匣” 日夜运转,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的 “绿色血液”。
在福田保税区的爱博绿超级工厂,蓝光闪烁中,机械臂如精准的舞者,X 光扫描仪似锐利鹰眼,快速锁定废旧手机主板上的黄金触点。在这里,一台废旧电视从拆解到分离成铜、铝、塑料颗粒仅需 28 分钟,资源利用率高达 98.7%。作为深圳本土企业,爱博绿的回收网络覆盖全国 500 城。2023 年,深圳废旧家电回收量达 2500 万台,占全国总量 15%,连续五年位居榜首,处理效率比第二名城市快 42%。提取的金属最终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,让电子垃圾焕发新生。
漫步罗湖区翠竹社区,退休教师李淑珍佩戴红袖章,指导居民分类塑料瓶。“以前分不清 PET 和 HDPE,现在智能设备一扫便知。” 深圳构建的全品类回收体系,将玻璃、织物、餐盒等全部纳入循环。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48.5%,日均可回收物量 11120 吨,是全国均值 3.2 倍。城中村中,橙黄色 “移动回收车” 穿梭;高架桥下,20 座分拣中心高效作业;智能中转站借助物联网实现全流程追踪,让每一份可回收物都物尽其用。
科技创新为深圳回收产业注入强劲动力。“智慧回收大脑” 实时监控 2000 余个站点,非法回收无处遁形;废旧织物的 “区块链身份证” 实现全程追溯;“超临界流体分解技术” 将塑料再生率提升至 92%,专利被 12 国引进。这些成果让深圳在全球回收技术版图上熠熠生辉。
未来,大鹏零碳回收示范区将采用氢能源运输与太阳能分拣,实现碳中和;前海国际再生资源交易中心预计吸引全球 80% 的再生材料交易。这座永不停歇的城市,正以 “第一” 为帆,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 “深圳答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