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,我站在货梯里,怀里抱着客户淘汰的笔记本电脑,金属外壳还带着余温。这台 2021 年生产的设备,如今因公司升级配置被贴上 “淘汰” 标签,而我的工作,就是送它踏上新的旅程。
回想起刚入行时,我推着装满旧电脑的三轮车,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穿梭。那时人们对电子回收的认知有限,记得在龙华的城中村,一位阿婆警惕地看着我:“这东西还能卖钱?不会是骗我的吧?” 我蹲在地上,耐心地给她解释旧电脑里的金属价值,以及随意丢弃对环境的危害。最后阿婆半信半疑地把那台布满灰尘的台式机递给我,那是我当天收到的第一单,虽然只赚了几十块,但心里却满是成就感。
随着深圳对电子废弃物回收的重视,行业迎来了变革。我参加了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,学会了使用先进的数据清除设备,也拿到了从业资格证书。现在每次去客户那里,我都会像个 “电子医生”,仔细检查电脑状况,当着客户的面彻底清除数据。有次在南山科技园回收一家科技公司的设备,技术总监看着我熟练操作,感慨道:“以前处理旧电脑总担心数据泄露,现在终于放心了。”
华强北的二手市场,是旧电脑 “重生” 的第一站。在这里,我见证了无数旧设备的蜕变。有一次,我收来一台屏幕损坏、键盘失灵的笔记本,在市场里的维修师傅手中,它先是换了全新的屏幕,又换上了崭新的键盘,经过系统优化后,很快就被一位大学生买走。看着它以新的姿态开启新的使命,我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。
但行业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。在龙岗的一个工业区,我曾亲眼目睹一些非法回收点的乱象:工人们粗暴地拆解电脑,用强酸提取金属,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,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。我向相关部门举报后,遭到了威胁,但我没有退缩。当看到那些非法回收点被依法取缔时,我知道自己做了正确的事。
如今,我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照片: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围在电脑前露出的笑脸,深圳某小学的学生在参观电子回收工厂时好奇的眼神,还有那些经过翻新后重新投入使用的电脑。这些画面,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。
夜幕降临,深圳的写字楼依旧灯火通明。新的电脑不断被生产,旧的设备等待着被回收。而我,作为旧电脑的 “摆渡人”,愿意继续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让每一台旧电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价值,在循环利用中延续生命。